国内富裕家庭的标准:存款并非唯一衡量指标
在喧嚣的社会中,关于“多少存款才算有钱”的讨论从未停歇。近两年,居民储蓄意愿显著增强,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住户存款高达13.21万亿元,较上年同期暴增4.72万亿元。这背后,是人们对失业、疾病、疫情等风险日益增长的担忧,以及对高风险投资产品(如股票、基金、理财产品)收益不确定性的顾虑。 银行存款,在人们眼中,成为了相对安全的避风港。
网络上,关于普通家庭存款与“有钱人”定义的讨论甚嚣尘上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我国居民人均存款已超7万元,一个三口之家存款超过21万元,便可超越60-80%的家庭。然而,这只是冰山一角, “有钱人”的定义,因群体而异,差异巨大。
展开剩余59%对于广袤农村地区,多数居民依靠农业和打工收入维持生计,收入有限,日常开销却颇为沉重,盖房等大额支出更是常态。因此,在农村地区,拥有20多万元存款,已足以被视为“有钱人”。
在城市,情况则更为复杂。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,50万元存款才能勉强达到“有钱”的门槛。然而,这并非易事。根据数据显示,储户存款超过50万元的比例仅为0.37%,人数不足650万,占比微乎其微。 这背后,是低收入与高物价的双重挤压。多数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仅在3000-6000元之间,月收入超过7000元的比例仅为3%;与此同时,物价持续上涨,使得积攒财富变得异常艰难。此外,房贷、车贷以及各种消费贷款的重压,更是让许多家庭捉襟见肘,难以存下可观的积蓄。
相比之下,城市富裕家庭的标准则更为苛刻。 这部分家庭主要由企业高管、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构成,其财富衡量标准并非简单的存款数额,而是更侧重于可投资资产。 按照银行对高净值家庭的定义,家庭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,方可被认为是“有钱人”。 这些家庭早已实现财务自由,其财富管理的目标,不再是简单的“养家糊口”,而是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,让钱生钱。
综上所述,“有钱人”的定义并非单一维度,存款额度仅仅是其中一个参考指标,更应结合地区、职业和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综合考量。 单纯以存款多少来衡量财富,无疑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理解。
"
发布于:山西省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